News

Brand Speaks

HOME > TalkingChina News > details

上海德语翻译公司追溯德语翻译的前世今生

发布时间:2013-05-06 14:48:24 作者:唐能翻译 分享至:

  德语文学汉译史史实的形成过程,与德国在中国的影响进程多有关联,而中国社会的历史地域情况,文化氛围,译者对外语的掌握情况、审美趣味及一些偶发因素,亦参与其事。蒋介石虽说早年留日而非留德,但对德国表示出更多的尊敬,不仅直接曾致力于研究学习德语,并在送次子留学德国时这样说:中国应该向一个稳健扎实而不是充满幻想的国家学习,我们不能凭幻想办事,从日本人那里,我们没什么可学的——他们的产品制作太低劣了,美国人太爱幻想,英国人太迟钝。德国时唯一可以从中学到一点东西的国家。   

上海德语翻译公司认为德语文学汉译在中国际遇的一大特点是,肇始之初,人们更关心的似乎是其文学中所含德意志名族精神,而非企文学特征或美学魅力。王韬1783年译《祖国歌》,蔡锷1902年的转录是如此,应时1914年刊其《德诗汉译》时,也有此意。这种假道文学识其国民性,并已成为鉴改造中国的希冀,一直到德语文学已大量进入中国的30年代,也未见衰势。   刘大杰当时在他的《德国文学史大纲》中就明确说:德国的文学,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国民性来,世界大战后,宣告破产的德国,经这几年国民一致的努力,竟然能挽回国运,渐渐地又有凌驾诸国而上之势,这是世人所周知的事。我们要研究德国,要理解德国的国民性,要理解德国内部的精神,我们必须去研究德国文学,必须充分了解德国文学。   德国经1871年统一后的繁荣,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暂时失去往日风采,但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重新快速崛起,使人又见其奋发向上的名族震撼力。以文学为媒,去“理解德国的国民性”,“理解德国内部的真精神”,以为国势日亟的中国寻求一种革故鼎新的范式,不仅在晚清,即使在民国时期也是译介德语文学的重要基点。 作为上海德语翻译公司的译员,译员在从事日常翻译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了解德国翻译的起源,如何进入中国的以及演变。翻译不仅译的是文字表面的意思,更是作者内涵与深度的探究。因此作为翻译公司的专业译员,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,才有可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。

Online Ordering
Need reliable translation service? Please call +86 400-693-1088 for more information.
+86 400-693-1088
+1 332-254-6374
Or you could place an order here and get contacted within 24 hrs.
BACK TOP
Copyright 2006-2012 Talking China - All rights reserved.